沒有母乳就是不好的媽媽? 餵母乳不是只有媽媽努力就好

那天和同樣正在哺育嬰兒的友人見面,朋友第一句就問妳還在餵母奶嗎?我說有點困難,斷斷續續。朋友聽完的反應是:啊?我的母奶多到還能讓寶寶泡澡呢。聽完朋友的哺乳事蹟,用大力的讚美抵住眼底的淚水,心底羨慕她,但心裡的感覺是好似沒有母奶給我的孩子喝,我就是位不稱職的媽媽。

母乳營養與價值眾所皆知,更何況做為一位媽媽怎麼不知道母乳對嬰兒的好處,因為從懷孕後開始產檢,不論去到醫院或診所,望眼所及張貼的海報、護理師的衛教、醫師的提醒,再再都在強調被「規定」下來的期待:餵母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很有趣的是,以前農業社會每戶人家都生養很多小孩,根據法務部調查局資料顯示,農業社會母乳哺育比喻為94%,看起來當時的媽媽餵母奶是那麼的自然,就像吃飯、喝茶一樣的簡單。然而以前的農業婦女辛苦,往往剛生下孩子不久得下田裡幫忙工作呢,嬰兒大多是形影不離的帶著,方便嬰兒哭時可以隨時隨地的餵哺。

然而時代的變遷,現代女性大多為職業婦女,雖然沒有過去女性辛苦,生完沒幾周就得忙農事,目前台灣法律讓女性勞工生完有56天產假可以休養,然而生完得回到職場的媽媽,能與孩子密集相處、隨時隨地想哺餵就哺餵的時間不到兩個月,產後要持續哺乳需要靠的是毅力與運氣,必須有恆心的定時離開工作去擠奶、工作場得有便於擠乳的環境,還要有上司、同事支持的運氣。

相信許多媽媽本著對孩子好的心情,再苦再難都要拼命的跟胸前那對乳房奮鬥,只為了多擠滴那塞不了牙縫的奶水。真的力行餵母乳這件事情才發現,餵母乳對並不是容易的事情,種種在時間和環境上的不方便,感受到擠奶這件事對現代的媽媽來說有被過度期待以及要求的感受,過去自然的事情,現在反倒困難,像是「規定」一般希望大家遵守,我想是媽媽對孩子的愛,會試著努力克服環境的阻礙。


第一胎的哺乳經驗就是如此,工作上的時間無法配合擠奶的時間,工作的型態必須不斷轉移陣地,稍微鬆懈讓疲憊感湧上心頭,持續擠乳的意志力就被擊退潰散,早早在孩子在半歲時就停滯下來。

第二胎想捲土重來時,大寶與二寶的年齡相差太近,家裡可協助照顧孩子的人手不夠,親餵二寶時常常還得一打二,哺乳過程實在是很多干擾,不是大寶吃醋猛推開二寶,不然就是大寶哇哇大哭需要安撫,親餵的選擇被終止。選擇將母奶擠出後,反而更忙碌,除了準備大寶吃食、陪伴遊戲,還得洗無數個奶瓶、每天哄完大寶午睡後接著照顧睡醒來的二寶,讓長輩得空休息一會,擠奶的時間總被推遲,運氣好時趁兩個孩子同時睡能擠出奶水,不然就只能等待先生下班後才能好好擠出,沒有規律擠奶的結果得了乳腺炎,給予孩子母乳只能能多少是多少,無法如同泉水般取之不盡。

描述母乳之路的困境時,他人總是不斷給予各種克服困難的建議,好像各種困難都藉口,是我不努力克服,如果是一位好媽媽就得一定排除萬難,使命必達完成哺乳期待,只要有心一定做得到。但忘記只要是人都有力不從心時候,即便沒有上班,專職在家哺乳孩子的媽媽也不容易,孩子得一天到晚掛在媽媽身上,心底大概總在吶喊著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去吃飯、洗澡啊?媽做為一個人的需求總是排在最後。

探究友人母乳多到可以泡澡的成功之路,我想除了她自身很努力擠奶外,幸運的是環境也給予很大的支持,她的家人們認同母乳的價值,分擔大部分照顧寶寶以及家事任務,總能讓她安心擠好擠滿。

職業婦女在哺餵母乳這條路上,只有媽媽想要努力擠奶是不夠的。在家裡餵母乳是全家人的事,她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協助,以及肯定她所付出的努力,即使奶水不足也不苛求。在家外,成功哺育需要眾人的支持,除了哺乳環境硬體設備的建置,還要有社會人情溫暖的底蘊,下次巧遇到正在哺餵母乳的媽媽,一抹溫暖的微笑,禮貌和不過份打擾就是最好的支持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相愛的心意沒有相通,小心擦槍走火,由愛生恨

擁抱或拋棄你的內在母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