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媽媽,照顧妳生的孩子,也不要忘了照顧妳的內在孩子-累也要累得開心

開始啟動為期十個月的育嬰假,當了全職媽媽後發現一天的時間都奉獻給孩子了,以前上班時下班回來總是興致勃勃地照顧孩子、陪孩子玩,但當這件事變成一整天唯一要做的事情,媽媽的世界就限縮到自己跟孩子之間的小宇宙。 這小宇宙時而快樂、時而溫馨、時而嘆氣、時而無力、時而風雨交加、雷聲大作,端看孩子的表現以及母親的修養 ( 或是心情 ) 來決定當天的氣象狀態。除此之外小宇宙裡的時間感忽快忽慢,常常感到一睜開眼就天亮,一眨眼就天黑,快到如稍縱即逝的流星。但當孩子吵鬧,沒有人手幫忙安撫,又得同時完成手邊的事情時,周遭時間彷彿慢了下來,覺得分秒難熬,這時媽媽的內心通常不是在呼喚爸爸,大概就是在咒罵爸爸吧。 小宇宙安靜時,經常是孩子沉睡後,但小宇宙的行程依舊滿檔還不能停歇,媽媽得進廚房洗洗刷刷、準備孩子隔日吃食,等輪到能休息時又接近就寢時間,就這樣日復一日暈頭轉向忙著。 一開始孩忙得很充實,然而同樣的日子久了,漸漸發現自己照顧孩子時容易變的不耐煩,也不太能專心的陪伴,會很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,如看看電視或滑滑手機,沉浸其中不自覺忽略孩子的叫喚,等回過神看一下孩子,發現孩子將水灑了滿地板,要嘛不知道拿了什麼把自己弄得亂七八糟,或是又不小心跌跤哇哇大哭,總之就是下一場要收拾的災難。 好險心理師的訓練好處大概是對自己的內在感受比較敏銳,我知道這些心不在焉現象都在告訴我有點疲累了,不僅是身體的累,還有心理上的累。媽媽總是習慣將孩子的需求擺在第一位,急著去照顧與滿足嗷嗷待哺的孩子,乃至有時會喪失行為能力的先生,而 自己需求、感受就淹沒在接踵而來的事務裡,甚至忙碌到根本沒時間去發覺到底需要什麼,內在的感受就如同被關上了靜音,噗通無聲息到湖底。 心理學說即使長大了,每個人心底還是住了一個小孩。 有一天如往常送孩子們進入夢鄉後,我來到廚房看著水槽裡的碗盤,正要拿起菜瓜布刷洗時,疲憊感油然而生,想著這些是免洗碗盤該有多好,也惱怒丈夫沒有多分擔一些家事。心底突然有個聲音,委屈小聲的表達,我現在其實想看點電視和吃些冰淇淋。我認得這熟悉聲音,我想著我都把一天大部分實時間給了我生的孩子,我是否也要留一點時間照顧我的內在孩子 呢? 於是丟下碗盤,拍拍老公的肩膀,表示這些工作交給他,我要去休息了,不管碗盤是否洗過依舊油膩,或是洗刷順序不對,這些暫且拋在...